此次上拍的湖州长兴汉能,是汉能系在全国的众多基地之一,而且不是第一家进入破产程序的。
组件的尺寸为1718mm*1134mm,1.7米左右的组件长度可满足不超过普遍劳工平均身高的标准。目前,分销市场光伏需求正逐年增长,依据IHS预估,2020-2024分销光伏组件需求的CAGR将达到9.81%。
由于身高和臂长是成正比的,该组件凭借人性化的长度设计,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工人搬运时的灵活性,并且能适应不同大小的屋顶环境,从而实现屋顶面积利用率的最大化。通过多主栅技术实现电池效率0.4%的提升,电流路径缩短50%,同时能够降低隐裂风险。今年年下半年开始,各大主流逆变器厂家将相继推出最大输入电流为15A以上规格的户用逆变器产品。尺寸小巧,功率更高Tiger Pro 54p高效组件的最高功率达到415W,最高效率可达21.3%。技术与美感的完美融合Tiger Pro 54p高效组件作为晶科能源Tiger Pro系列的一员,同样采用10BB的182尺寸电池。
Tiger Pro 54p高效组件的Imp为13.48A,能够实现系统端的完美兼容,助力部署全球分销市场。与其他同类型竞争产品相比,Tiger Pro 54p高效组件更加小巧灵活,且功率更高。碳交易的核心即碳排放交易配额,需要在碳市场的MRV管理机制中测量、报告并经过核查确认之后才能够 进行交易。
四、全球碳减排趋严,电动化如火如荼国内:补贴温和退坡,双积分考核趋严。交通行业碳排放量占总量比重为25%。由欧盟成熟的碳交易市场可预见未来中国碳交易市场 规模庞大。在中国、欧盟等规划的减排路线图中,各 行业减排指标中电力行业的减排要求最高。
储能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住宅行业2018年全球碳排放占比达6.1%。
五、碳交易正式实行,助力减排事业八大试点地区碳交易奠定基础:我国碳交易市场试点2011年启动,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 东、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6年福建省作为国内第8个试点启动。2025年电动车渗透率达20%+:新能源汽车发展2021-2035规划中再次明确2025年电动车渗透率达20% 的目标,据此我们测算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超700万辆,2020-2025年复合增速接近40%。参与自愿减排的减排量需在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登记备案, 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各国不同程度地规划电动车渗透率或禁售燃油车,旨在推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实现交通行业碳减排。
全国碳市场逐步在发电行业交易主体间开展碳配额现货交易,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绿证交易制度通常是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配套政策,该制度的核心是政府或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法规强制要 求供电企业在某个特定时间之前所销售的电力中有一定最低的配额或固定比例必须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自愿减排量经备案后,在国家登记薄登记并在经备案的交 易机构内交易。全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设定内部碳减排目标。
国内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结构中占比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从我国发电 结构来看,2020年我国煤电居首位,占比64.7%,可再生能源占比27.4%,高于全球26.8%的水平,其中 光伏风电占比8.4%。根据ICAP数据,截止21年3月9日中 国试点地区的每吨碳价格在6.76元(湖北)-41.35元(上海)之间,而欧盟达39.4欧元(约合人民币303.77元), 且随欧盟碳排放趋严,碳配额价格明显呈上升趋势,考虑到每年2%的通胀率,我们预计到2030年碳价将 上涨至48-88欧元每吨,碳市场收入有望实现翻番。
其 中,我国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占比达到20%,203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欧盟规划 2030年电动+混动车型占比达到35%,电动车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全球最早或将于2040年淘汰传统汽车。当前国际上碳监测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物料衡算法,按照烧煤的量进行手工核算,我国当前即 采用这种方法,目前我国已发布包括发电、电网、钢铁、化石能源、机械设备等24个行业的核算指南;另 一种是在线监测法,是通过碳监测设备对企业的碳排放浓度与流量进行监测,得出企业的碳排放量。
欧盟碳交易市场已成熟: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U ETS)建立于2005年,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约占全球碳交易量的60%,欧盟45%的温室气体排放均在EU ETS交易。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0上半年我国生物质能新增装 机容量1.51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5.20GW(含广西自备生物质电厂)。交易产品主要是欧盟排放配额(EUA) 和核证减排量(CER),碳金融衍生品市场与碳现货市场的同步发展。二、各行业多措并举,碳减排势在必行从全球碳排放的能源结构来看,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交通和工业行业,2018年三个行业碳排放占比达 85%,是碳减排的主要阵地,其中电力行业碳排放量最大,2018年占比近42%。随光伏装机成本持续下行,全球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从2010年的0.37$/kWh快速下降至2020年的 0.048$/kWh,降幅高达87%。即水电对地理环境有一定要求,但全球可开发水电资源有限,主要 集中在中国南方、南美和北美部分区域。
从全球碳排放的能源结构来看, 1990-2018年交通行业碳排放量直 线上升,到2018年碳排放量达8.26Gt CO2,较1990年上涨79.2%,高于全球碳排放增速。平价时代到来,光伏风电将成长为主力能源,我们预计 2021年全球新增装机170GW+,同增36%+,2025、2030年新增装机将达374、1017GW。
同时,根据BNEF报告《中国加速低碳进程》,交通行业实现碳 中和的难度较大,需尽早着手进行碳减排。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碳汇能力。
长期看,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新增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达到20%,我们预计当年国内新能源车 销量700万辆+,2020-2025年复合增速接近40%,2025年对应动力电池需求约395Gwh国内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结构中占比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从我国发电 结构来看,2020年我国煤电居首位,占比64.7%,可再生能源占比27.4%,高于全球26.8%的水平,其中 光伏风电占比8.4%。
海外以西门子、亚马逊、奔驰等为主要代表,加入气候宣 言联盟,在2030-2040年实现生产净零碳排放目标,国内以隆基、阳光、晶科等为主要代表,加入RE100 绿色倡议组织,承诺尽早实现生产使用100%可再生电力。美国2000年碳排放达峰,21世纪碳排放逐渐下行,但18年排放量略有抬头,拜登上台后推出2万亿美元新能源计划将促进美国2050年实现碳中和。从全球碳排放的能源结构来看,电力行业碳排放量最大,2018年达 14Gt CO2,占比约42%,因此降低电力行业碳排放是重要工作。但随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应用,住宅行业碳排放量占比明显 处于下降趋势。
各国不同程度地规划电动车渗透率或禁售燃油车,旨在推动电动车替代燃油车,实现交通行业碳减排。随光伏装机成本持续下行,全球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已从2010年的0.37$/kWh快速下降至2020年的 0.048$/kWh,降幅高达87%。
太阳能是太阳的热辐射能,光伏则是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其中乌拉圭、芬兰、奥地利、冰岛走在前列,在2030- 2040年实现碳中和,加拿大、德国、日韩、南非等发达国家以2050年实现碳中和为目标,中国目标2060 年实现碳中和,是全球主要排放国里首个设定碳中和限期的发展中国家。
据ICAP数据显示,2009-2019年欧盟 碳市场累计收入589.68亿欧元,其中2019年达164.1亿欧元。欧盟碳交易市场已成熟: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U ETS)建立于2005年,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约占全球碳交易量的60%,欧盟45%的温室气体排放均在EU ETS交易。
三、推进能源供给革命,光伏成为主力能源从2019年全球发电结构来看,煤炭、天然气是主要的发电能源,根据IEA数据,全球煤炭、天然气占比 60%左右,可再生能源占比仅26.8%,其中光伏风电占比8%。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0上半年我国生物质能新增装 机容量1.51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5.20GW(含广西自备生物质电厂)。参与自愿减排的减排量需在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登记备案, 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我国在十三五中规划生物质发 电15GW,但受制于技术不成熟,实际完成仅11.58GW,国家能源局预计技术成熟时间为2030年左右。
水电是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之动能,再借水 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因此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光伏 的转换效率提升将是未来能源开发的重点。
中期看,21-22年双积分趋严、补贴延期提振新能源车销量,我们预计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达到约 242/321万辆,同比增长81%/33%。总结近期各地区光伏最低中标价格,平均用电电价和光伏最低中标电价差距显著,德国、葡萄牙差值已超过22美分/kWh。
从全球碳排放的能源结构来看, 1990-2018年交通行业碳排放量直 线上升,到2018年碳排放量达8.26Gt CO2,较1990年上涨79.2%,高于全球碳排放增速。平价时代到来,光伏风电将成长为主力能源,我们预计 2021年全球新增装机170GW+,同增36%+,2025、2030年新增装机将达374、1017GW。